“从照片来看,他们就是母子……”,然而,他们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。这是信息学院2018届毕业生肖同学返回学校看望宿管陈阿姨时的合影。当陈阿姨把这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后,一石激起千层浪,引起了很多同学对该照片的共鸣。
自2001年来到交大宿管科工作已近二十年的陈阿姨谈及这些孩子感慨万千,从进校时青涩少年到毕业季朝气学子,迎来送往,一届又一届,一年又一年,他们如同阿姨自己的孩子,在学生眼中,她就是这个大家中的“妈妈”。
回忆起在校园里和阿姨之间的故事,肖同学仍记忆犹新,大一开始的时候,并不会感觉看管宿舍楼栋大门的阿姨有什么特别,有时候还感觉很讨厌,回来晚了要问东问西、在宿舍不出门打游戏要唠叨、房间里衣服没收拾,垃圾没清理也要管,所以,那时候就会和阿姨对着来,还会采取游击战术。但是时间长了,慢慢的对值班阿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,对宿管工作也就多了一份理解。
聊天时,陈阿姨还记得有一位女生因为性格孤僻,不善与人沟通,产生了厌学念头,阿姨知道后,每天一有空就到宿舍和她聊天、谈心,中午晚上弄些好吃的送给她,慢慢的,女孩打开了心扉,脸上开始有了笑容,在阿姨的鼓励下认真学习,在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学担任老师,虽然已天各一方,但与阿姨的联系一直很密切,在她心里,阿姨俨然已是亲切温暖的“干妈”。

对于有着十多年经验的值班员方阿姨来说,不管遇到多么淘气的学生,都是那么可爱的。学生说她有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中午或晚上同学返回宿舍时,“李威,你咋又叫外卖呐,多吃吃食堂吧”“张俞峰,这两天肚子不疼了吧?要注意身体啊”“小帅,你上次的考试过关了不?”......进进出出的这些学生都是这个大家里孩子们,让阿姨牵挂和守护,有一次迎新时一个男生挎着一个大包,想要进入宿舍楼的时候,被正在值班的方阿姨一下给叫住了,并询问他是哪个宿舍的。虽然该男子说了几个宿舍的房号,都被阿姨识破,并马上报警打电话给校园110,最后通过审查才知道,原来这名男子是一个小偷,专门趁着新生入学的时候,进入新生寝室进行盗窃。同学们都很称奇,问方阿姨是怎么知道那名男子是小偷的时候。阿姨笑了笑说,虽然是新生,但是她却有着对于是不是学生都归纳了一套自己的鉴别方式,一般新生进自己的宿舍楼,不会老盯着值班室看,更不会紧张,阿姨在询问他问题的时候,连着几次都回答不出自己宿舍房号,更不知道自己具体在几楼,事出蹊跷必有妖,再结合方阿姨那双“照相机”似的眼睛,一下就可以判断出来了他不是本栋的学生。
在20届毕业生小安同学留言说,由于疫情的原因不能回学校,只能在家里学习,但是,南昌由于阴雨天气很多,空气非常潮湿,自己宿舍里床上的被褥和衣物一直没办法晾晒。小安同学特别着急,他很担心被褥受潮发霉,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在他返回学校时,自己的被褥已经充满着阳光的味道。通过了解才知道,原来宿管科组织了温暖“云晒被”活动,方阿姨主动帮他晒被子,还给他留在宿舍里的金鱼定期喂食,小家伙才活的这么好,学生感动不已。
像陈阿姨、方阿姨这样的严谨、认真、细心、亲切的宿舍阿姨还有很多,看似值班阿姨每天重复着简单平凡的工作,其实她们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生活环境,保障好学生出入以及大家的住宿安全,日日夜夜不耐其烦的用心守护。钥匙没带找阿姨、东西没带找阿姨、衣服破了找阿姨、宿舍没电找阿姨、当碰到苦恼,特别郁闷的时候还会和值班阿姨倾诉,阿姨们认真的聆听着,小心的安慰着、鼓励着。如今走向社会的大学生,回头想起,记忆在脑海里的全部都是宿管阿姨对他们的爱,像朋友、像知己,有时候更像母亲。而这一切都是宿管人用心、用大爱,以及长期的坚守与无私的付出所换来学生在宿舍里惬意的生活。
近年来,宿管科在每个值班室都设置了“亲情服务点”,在实推进宿舍网格化管理,用“以人为本、亲情式服务”理念积极提升工作人员宿舍管理水平。从微观而窥全貌,引导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体验什么是大爱,什么是责任、什么是现代的历史使命,母校校庆50周年已进入倒计时,不同的毕业生会从天涯海角聚拢来,宿管阿姨将用润物细无声春雨般的爱迎接久别的孩子们,继续她们的故事。